本网讯(通讯员 安娜)2025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科研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继1月22日我院编制教师成功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各类项目6项之后,近日,我院陈文教授团队与彭春艳教授团队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陈文教授团队在2025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ISMRM)共有3篇高质量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其中我院研究生梅莞翠和朱鹏雨分别获Digital Poster和Traditional Poster展示交流机会。此次投稿的成果是医学影像学与精神科学、肿瘤学等领域的深度整合,是陈文教授团队跨学科科研合作的结晶,为推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ISMRM作为全球最大规模、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医学磁共振学会,同时也是放射影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学会之一。据初步统计,2025年共10452篇摘要,摘要录用率约为48.9%,其中Oral共795篇,录用率约为7.6%,Power Pitch共524篇,录用率约为5%,Digital Poster共3241篇,录用率约为31%,Traditional Poster共554篇,录用率约为5.3%。

彭春艳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Talanta(IF=5.6)发表了题为“An integrated and multifunctional homemade cell sensor platform based on Si-d-CQDs and CRISPR-Cas12a for CD31 detection during 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的研究论文,该成果是关于心血管标志物检测方法学的研究。同时,彭春艳教授团队在第35届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大会(ESCMID Global 2025)的投稿也获大会口头发言的机会。据悉,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大会(ECCMID)由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会(ESCMID)主办,是临床微生物学、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控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以上成果不仅彰显了我院在科研领域的持续深耕,更体现了学院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新的一年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产出,为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审稿 郭瑞)